隨著智能計算系統趨近算力天花板、能耗激增、通用智能難產,人腦天然具備的“低能耗、并行處理、學習性和容錯性強”等優勢愈加凸顯。研發出在各方面“趨同人腦”的類腦智能,成為目前有望突破人工智能發展瓶頸的“戰略制高點”。
2023年12月29日下午,由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智能院”)舉辦的“2023智算論壇”以及粵港澳腦智工程中心和上海聯慧腦智工程中心共同舉辦的“2023智算創新產品發布會”在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召開。論壇以“重塑智能算力 鏈接綠色未來”為主題,吸引了近200名來自國內類腦智能及計算領域的專家學者、投資人、行業企業代表、媒體代表齊聚橫琴,共同交流分享智算領域創新成果,共商智算產業發展之策。
集眾聚智:創新類腦計算破題思路
論壇邀請了4名類腦智能領域的知名學者: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教授,國家新一代類腦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主任馮圣中研究員,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統智能技術與系統實驗室副主任黃民烈教授,中山大學微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虞志益教授,分別就“邁向通用類腦計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智算應用生態創新高地”、“類人智能對話系統”、“異步類腦芯片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等課題作主旨報告,從類腦計算范式、生態建設、應用系統、芯片技術等方面,為推動類腦智能技術發展提供新視角、新思路。論壇現場還召開了“智算產業發展座談交流會”,邀請包括專家學者、投資人、企業代表在內近20名特邀嘉賓,圍繞智能計算的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建言獻策。
交叉研討:推動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相互賦能
在位于智能院內的分論壇現場,研討會特邀嘉賓參與了腦科學與類腦智能交叉研討會,圍繞人腦結構和功能聯接開展專業交流。研討會邀請到了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蔣田仔,復旦大學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腦功能實驗室主任吳勁松,空軍軍醫大學教授、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李云慶,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吳思,分別圍繞人腦分區及功能連接,人腦語言區及連接,人腦功能的解剖學基礎,腦功能連接的神經計算等課題進行交流分享,通過探討腦科學的前沿技術,為深化類腦智能研究提供新的啟發。
全球首發:更小、更快、更綠、更靜的“智算大腦”
粵港澳腦智工程中心是智能院的轉化平臺。在產品發布會上,由粵港澳腦智工程中心轉化的“珠海橫琴新近紀智能科技公司”和“珠海天琴芯智能科技公司”共同發布了以新一代類腦計算架構(LYRArc)和處理芯片(BPU)為技術核心的綠色類腦智能計算系統。該系統無論從綜合算力、體積能耗還是運作模式上,都更趨近真實人腦,可將數據中心能源效率控制在1.1以內,成為真正意義上全自研、更趨近真實人腦運作模式的“綠色智算大腦”,為解決類腦智能產業化發展的底層核心技術問題提供了新路徑,有望在助力大模型訓練、腦仿真、工業計算模擬、社交網絡分析、金融風控分析等智能產業應用,走出智能計算的“中國新路”。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