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琴珠澳博士后學術交流活動”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功舉辦。來自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力學、機械設計、控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領域120余名學術專家、企業專家、高校代表、“香江學者計劃”代表、青年博士博士后共聚橫琴展開頂尖智力碰撞,以“最強大腦”推進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貢獻才智。活動期間,各位領導專家共同參加了博士后科技服務基層活動啟動儀式。
博士后科技服務基層活動啟動儀式
活動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紅山致辭時表示,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近年來,全省人社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優化完善博士后引育留用政策,積極打造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活動品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設置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業相關領域賽道,為制造業領域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搭建大顯身手、轉化成果的廣闊舞臺。
珠海市政府副市長黃振球表示,在剛剛落幕的珠海市委九屆六中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市委提出在“十三個重點領域”真抓實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珠海新篇章。如今的珠海,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望人才,我們會熱情擁抱每一位選擇珠海的人才,也會持續全方位營造“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的良好生態環境,為青年科技人才共享灣區發展機遇、實現人生夢想提供奮斗舞臺。
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符永革表示,去年12月21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正式印發,明確了合作區將以建設高水平人才集聚地為抓手,圍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制定吸引和集聚國際高端人才的系列措施,著力構筑人才新高地。合作區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這里開放、創新、融合,是生機勃勃的一方熱土,前景十分美好,潛力非常巨大,希望更多的博士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投身合作區建設。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旭和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學科帶頭人莊巍作主題學術報告精彩分享,與眾多高端人才共同探討前沿科技創新的“卡脖子“技術和發展趨勢。
琴珠澳博士后學術交流活動吸引120余名學術、企業專家及高校代表
在醫療機器人創新與應用學術交流和 “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年會活動上,6位企業專家、科研機構領軍人才、高校代表分別圍繞“基于腦基接口設備的抑郁癥10分鐘快速篩查解決方案”“可解釋性人工智能與醫學輔助輔助診斷”“超低功耗電能感應芯片入耳檢測”等分享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方式以及最新的科技研究最新成果,為戰略新興產業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本次活動既有博士后人才們學術交流,又有科技服務基層活動。活動上還舉辦了博士后科技服務基層啟動儀式,引導各領域博士后深入產業一線,將創新創造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引領推動優勢產業升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合作區參觀考察線路時,考察團體驗橫琴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走進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切身感受橫琴產業發展、人才服務等環境。有考察團成員參觀后表示,橫琴具備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同時產業園區為企業發展提供空間平臺。此行讓他們欣喜地看到橫琴科技產業和醫療產業的發展態勢,潛力巨大,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考察團成員參觀走訪合作區考察路線并留影
近年來,珠海市和合作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積極打造博士后人才創新發展“新高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博士后人才引育機制。截至目前,珠海市已累計設立博士博士后科研創新平臺175家,近6000名博士博士后人才活躍在珠海各產業領域,人才總量達90萬人,人才凈流入率超過6%,位居全省前列。合作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共設5家工作站、19家分站、12家創新實踐基地,共取得363項科研成果,科研論文241篇,獲得已授權專利23項,成效顯著。
本次活動由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珠海市人民政府、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共同主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承辦。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紅山,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振球,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符永革出席活動。人社部有關領導主持開幕式。
來源 | 經濟發展局
公眾號